新闻中心News
这家广州企业杀入人工智能榜单!与华为、阿里、腾讯并列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9/11/06

中国的AI潜力

近日,一份"2019人工智能未来企业排行榜"新鲜出炉,华为、阿里、腾讯无悬念包揽前3。值得注意的是,榜单里还有着一家广州的人工智能企业。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发布榜单


这份榜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互联网周刊》发布的,而除了褒奖相关企业外,更重要的,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AI领域的未来在哪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过去一两年,中国芯片往事等文章在不断传播,我国芯片在过去产业中的劣势地位举世皆知。而到了AI年代,中国芯或许能得到一个重新赶上的机会。

过去的芯片都是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芯片,只能单纯提升运算速度,却很难压缩数据访问消耗的时间。因此,类脑芯片的构想被科学家提了出来,希望基于微电子技术和新型神经形态器件的结合,突破传统计算架构,实现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

基础架构改变,也就意味着世界各国在造“芯”上又回到了同一个起点,中国芯片重新有了一个追赶的机遇。就在今年8月,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天机”芯片登上了《自然》杂志封面,相关文章展示了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研发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而根据中美欧日等国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公开的专利申请数据:中国政府正在以举国之力加强人工智能研发。2018年中国公开的专利申请超过3万件,增至5年前的约10倍。中国在2015年超过美国,跃居首位,而到2018年达到美国的约2.5倍。

中国AI的竞争力,未来将不输于世界其他国家。除了芯片之外,在算法、数据与应用场景等方面,中国企业均已具备了与国际强手一争高下的资本。


中国数据算法

中国有着近14亿人口,占2018年全球人口的18.3%。人口多,也就意味着人群在各个场景里能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成为了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起点,但这个技术方向现在有了新的挑战——干净的、无污染的数据成本太高了。

以ImageNet的数据集为例,其一共通过近五万人,耗时两年多时间,标注数百万张图片数据,才得出了所需的“无污染”数据。

因此,现实对深度算法提出了新要求:你不仅要能处理干净数据,还要能处理有污染的数据。要做到这点,传统的“有监督”学习已经不适用,而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则成为主流。国际竞赛上同样呈现出了这种倾向,人工智能“世界杯”ImageNet挑战赛退役,由WebVision接棒。这个计算机视觉识别领域的比赛,宗旨是挑战极度不平衡且有噪声的大规模互联网图像识别。

而正就是这个世界著名的WebVision比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就在今年6月,佳都科技以77.92的优异成绩入选前五,仅次于阿里、商汤、华为、百度。据了解,佳都科技采用的就是类半监督学习方式,利用噪声数据直接训练粗模型,基于粗模型对训练数据分配权重,再利用加权的数据训练精模型,逐步引入噪声提升模型的泛化性。

不仅在算法上有着自己的研发思路,这家中国企业也同样意识到,联合开发AI产品已是大势所趋。

佳都科技品牌总监刘航指出,未来的产品开发方式,是多家企业平等、并列的有机整合生态,将会以统一输出来满足场景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团队更加扁平化,技术更具开放兼容性。

佳都也在践行着这点,今年10月,佳都就与华为联手,一起发布了智慧城市领域的鲲鹏联合解决方案。佳都将依托其10年的智慧城市经验,利用在A.I.算法、大数据架构、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专注于Saas层和Paas层的应用开发,通过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而华为则专注于Iaas层面赋能,依托鲲鹏和昇腾计算平台的超强算力,为未来“城市大脑”的运行提供强大动力。


AI的大规模落地场景

除了上述之外,站在全球经济活力前列的中国,还有着天然的市场优势。AI的蓝图画得再美,也需要有实打实的商业应用场景,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有着广阔的场景来让企业投身其中。

举个例子,未来广州地铁将建140多个智能化车站,包括机器人、机器客服、自动客服设备、语音、人脸、无感支付等智能技术,都会应用到这些车站,实现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互联互通,仅仅广州地铁的规划,202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产值预估就达到2000亿元规模。

同时,轨道交通有非常好的产业带动效应。车站建立得越多,相关轨道交通产品就将越快迎来升级,推进包括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慧服务、检测认证等在内的产业发展;根据统计,产业每投入1亿元,可拉动上下游大概5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就是AI大规模落地应用的最佳商业场景。而广州的轨道交通,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条件。


                                                                       广州地铁天河智慧车站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实现湾区物流、商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而要打好这个概念,最基础的推行要件即是轨道交通能先搭建起来。广州与佛山之间建起了全球第一条城际地铁,实现了两个城市生活的无缝连接。很多人从此开启了“住在佛山,做(工作)在广州”的双城生活——这是全球一小时生活圈非常好的典范。

而目前来看,既在大湾区内又能拿得下轨交订单的人工智能企业,无疑就是佳都科技。今年3月,佳都刚刚中标的广州市十一号线和十三五新线采购项目,总金额高达118.39亿元。该数额是近年广州地铁单个项目售价最高的项目。

在该项目里,各项智能化技术将率先在这两条线上进行试验,其中的重头戏——地铁“智慧车站”系列产品,就在今年9月上旬基本建成。据悉,在即将开通的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佳都科技在此成为了智慧综合服务的提供商的角色,这个成品也较为出色,广州地铁当局凭此在全国轨交同行面前秀了一把肌肉。


                                                                  即将开通的天河智慧城站


截至目前,佳都科技其整体的项目案例已经覆盖全国22个城市,覆盖的地铁线路有62条(含延展线),覆盖的地铁站台1278个(含在建车站)。其中,佳都科技已经参与了广州地铁包括4号线、5号线、6号线、知识城线、18号线、22号线等超过16条线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