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接受南都专访: 塑“科韵路精神” 与琶洲错位发展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9/10/11

微信图片_20191011092106.jpg

5年前,当位于广州天河工业园建工路4号的佳都新太科技大厦里响起锣声,意味着佳都接到了一个6000万以上的订单,每一千万敲一下。今年9月24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公告,中标31亿元轨道交通项目。这是继今年3月公司拿下118亿元广州地铁“十三五”新线项目后,又一个数十亿级别的大订单。

“按照这个传统,如今,锣都要敲破了。”坐在天河智慧城佳都智慧大厦办公室里,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笑着回忆过往。

27年,从电脑分销起家到成为IT电子分销巨头到智能化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头羊,你不得不惊讶佳都每个时代都“踩准了点儿”。如今,当它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奋蹄拔足的时候,回望来时路,佳都始终没有离开天河。从五山科技街到天河软件园再到天河智慧城,佳都总部的搬迁轨迹正暗合了天河科技创新的历史发展脉络。这条脉络几乎都没有离开一条路——科韵路,并由此生发出广州互联网圈口耳相传的“科韵路精神”。

27岁放弃铁饭碗下海

IT分销赚足第一桶金

1992年,27岁的刘伟,放弃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和6个大学同学一起下海创业。在石牌村的两间半门面里,佳都诞生了。“做出创业决定的时候,面临了很多困难。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的阻拦,我父母都是中山大学的教师,当时对于下海创业难以理解。”尽管如此,刘伟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30年前,五山科技街内建筑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的三栋二层的楼房里聚集了200多家科技开发公司,形成了“科、工、贸”为一体的专业电子电脑市场。可以说,五山科技街是广州科创的原点。佳都很快将办公室搬到了五山科技街。

1990年代,电脑分销大行其道。成立之初,佳都的主营业务就是IT电子产品分销。1995年,佳都陆续与苹果、IBM、HP、微软等国际IT巨头签订了代理协议,终于跟美国的销售商、厂商取得了联系,拿到了IT电子产品的一手资源,公司步上正轨。

但创业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是刘伟印象极其深刻的年份。因为那一年全球最大的电子分销企业英迈(Ingram Micro)通过并购新加坡电子资源公司直接控制了电子资源在中国的子公司怡海,随后在中国成立了英迈国际(中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这对佳都的电子分销业务产生了很大威胁。

“此间佳都开始艰难摸索寻求国际合作,备受冷眼和歧视,”那个时期被刘伟称为“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

转机出现在1999年。佳都幸运地获得国际投行数百万美元风投,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初创企业来说,算得上是巨款。这不仅帮佳都渡过了难关,还趁势于2001年将佳都的成员企业佳杰科技送上了新加坡的主板。

靠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分销,刘伟积累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2005年,佳都已发展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分销企业。

“当时年营收高达200多亿元,全国建了2000多个销售渠道,却只有一两亿的利润,”刘伟将所从事的业务定性为“供应链的底端”,缺少主动定价权。

佳都集团执行总裁李旭经历了佳都寻山找路的日子,“比如我们做过自己的品牌电脑方佳电脑,还自己做显卡,但并未掌握核心技术。”

“当时我们只是卖科技产品,并不研发科技”,他认识,佳都前期的成功只能说是“模式创新”的成功,模式创新极易被模仿,仅仅靠模式创新并不能带领佳都进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转型。

佳都的成长轨迹,也是国内很多高科技企业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企业若想长久地发展,就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决定话语权。”刘伟说。

扎根天河软件园

换道智能轨道交通

伴随广州城市东拓,广州科技企业的地理迁徙也产生了一个趋势,那就是一路往东。

1990年代后期,由于公司规模扩张,佳都买下了科韵路天河软件园内原爱立信华南总部大楼——建中路50号,并将这栋楼更名为佳都国际大厦。

2000年前后,大批软件、IT等信息科技企业聚集在科韵路天河软件园,在园区内形成了一个技术、资金、人才的沉淀池。“这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更容易发展,”刘伟说。迁址天河软件园为接下来佳都的转型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

从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文件和规定,鼓励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国产装备技术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控制。进入新千年,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开来。

佳都2004年开始切入轨道交通领域。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成立新科佳都。多年后,很多人追问刘伟为什么那么有先见之明,刘伟将佳都进入轨道交通和智慧城市领域,总结为“政策+机缘+趋势。”

他接下来的一大动作是,启动了3×3战略转型滚动发展计划(三年乘以三年共九年转型规划)。“3×3战略的本质就是向价值链高端进军,大力投入科技创新,正式进军中国智能轨道交通市场,”刘伟说。

从科研经费投入一项可见刘伟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李旭回忆,当时佳都每年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达到两三千万。这种研发投入比例对于那个年代的民营企业而言可谓难得。

“没有国家资金支持,全靠市场化运作。其间,我们还逐步放弃了电子分销业务,企业几乎没有什么营收来源,”刘伟坦言,当时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我们还是坚持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不成功,便成仁。”

2007年佳都一举收购“技术牛”新太科技,整合广州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即佳都科技的前身——这成为佳都集团掌握自主研发技术非常重要的一步。

新太科技号称广州“IT行业黄埔军校”。“华为当年在天河软件园新太科技办公大楼门口设招聘点,成车成车的把工程师们拉回深圳,爱立信很多技术骨干都是新太输送的,”天河软件园一位资深员工回忆。

“我们接手了新太科技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体系,400多人的技术团队,这为佳都今后的技术、产业积累打下了基础。”刘伟说。

2007年可谓是一个分水岭,佳都从电子分销商转型为智能科技企业。

2年后,2009年佳都拿到广州地铁4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第一张订单。这张订单,刘伟至今感念,“如果没有这张订单可能我们也撑不了多久。现在人工智能火了,十年前,我提人工智能,人家当我天方夜谭。”

从2009年开始到今年3月拿下118亿元广州地铁“十三五”新线项目,9月24日再中标31亿元轨道交通项目,佳都从广州起步,硬是杀入了“国字头”竞逐激烈的轨道交通“硬核”领域。

“佳都在每一个三年都不是行业内跑得最优秀的企业,可能也不是长远里跑得最快的企业,但一定是个长跑的企业。回过头来看九年的历程或者十八年的历程,我们现在在第二个‘山头’上规划。”刘伟说。

在2019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佳都科技携“智慧通道闸机”亮相,在传统闸机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金融IC卡、二维码、人脸、指静脉和身份证识别过闸等功能,不仅支持过闸的方式增多了,也提高了过闸效率。此项技术将会应用到广州地铁包括18号线在内的十条线路。

“2019年将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春天,大规模的落地场景正在加速实现。”这两年在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伟的提案都是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助力天河智慧城

营建科技公司孵化生态

当佳都在人工智能领域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另一个梦想也在刘伟心中悄悄萌芽——营建科技公司孵化生态。让这一梦想照进现实的是PCI·未来社区项目。

李旭目前操盘PCI·未来社区项目。2000年初,李旭从江西南下广州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比邻天河软件园的城中村棠下。“那时候,偶尔可以看到丁磊开着他的敞篷宝马到园区,趿着拖鞋背个双肩包;李学凌【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总是笑眯眯的……”他可以说是看着PCI未来社区项目成长起来。

佳都继1990年代末扎营佳都国际大厦后又接连拿下佳都商务大厦、佳都新太科技大厦二栋楼。总物业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一举成为天河软件园中的大业主。解决自用办公外,一部分物业用于对外出租。

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盛景,佳都的一栋楼里走出了YY、UC、网易、三七互娱、酷狗等上市公司。这栋楼又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创业楼”。

但“创业楼”仍然不足以满足创业企业的需求。李旭记得,游戏公司4399分布在园区13栋楼,开个会都费劲,行政老总说自己的工作就是“不停找写字楼”。那是2012年、2013年的事情。4399后来腾挪到天河岗顶,欢聚时代去了番禺……

“科技企业陆续外迁,这是令人惋惜的事情,”刘伟说,佳都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科技企业,PCI·未来社区顺势而生。

PCI·未来社区重点发挥佳都集团龙头企业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孵化”的模式,打造专注智能软件行业,致力于培育“未来IPO+未来独角兽+未来科技之星”为一体的生态链企业群,让生态链企业之间进行互联互通, 进而支撑促进软件行业。

刘伟说,PCI·未来社区的初心是“共同进步,共享丰盛”。一是服务基础性支持性服务,让初创型团队少走许多弯路,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二是高强度的专业辅导及项目打磨,让创业团队获得了全方面的成长;三是成熟的投融资对接平台,让企业对接到不同的资源,也发掘了新的商机,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2018年4月,佳都将总部迁至天河智慧城新岑四路2号佳都智慧大厦。这为PCI·未来社区腾挪出更多空间,总部也拿出1万平方米做佳融创新社区。PCI·未来社区招商偏智能软件企业,小微企业多;佳融创新社区入驻企业则规模更大,主要是产业互联网企业和总部企业。

“我们要构建一个生态圈,这里有佳都,有我们控股投资的公司,也有上下游的伙伴,大家一起实现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李旭说,“PCI·未来社区是一个产品,期望做成精品。先在天河软件园建工路4号做起来,未来会在其他地方做2.0甚至3.0,对外复制出去。”

截至2018年底,PCI·未来社区培育企业累计100余家,单位面积产值约7.4万/㎡,企业累计估值近300亿。

6月27日,在PCI·未来社区外的广场上,一场弹唱活动吸引了周边工程师的注意……年轻的歌手唱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悠悠的吉他声回荡在广场上空,周围摆放了几十个凳子。受到气氛感染,不少工程师也上去一展歌喉。据说,在这里,类似音乐之夜、读书分享、联谊活动等各类公益活动会不定期举办。

“期望在周末的时候,在户外拉几张凳子,提供一些饮料酒水,搞个沙龙,让大家有个交流的场景,”采访临近结束,刘伟转向工作人员,“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焦点问答

选择科韵路,是缘分,是趋势更是氛围


南都:佳都的发展历史上有哪几个关键节点?

刘伟:1992年我放弃在设计院稳定的工作,下海创业;2003年佳都通过与国际资本合作,成为业务横跨亚洲七国,营收达到近200亿元的IT电子分销巨头;2005年启动了3X3的转型升级战略,进军中国智能轨道交通领域,开始进行自主核心技术研发;2007年,佳都集团整合新太科技,开始前瞻性布局智能科技产业。

南都:从五山科技街到天河软件园到天河智慧城,佳都始终没有离开天河,或者说始终没有离开科韵路。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伟:我觉得选择在科韵路,可以归结为缘分、趋势和氛围。

因为公司规模扩张,我们需要找新的办公场所,便把爱立信华南总部那栋楼买下来了。软件、IT业等信息行业是相联结的,当年的趋势是科技企业往东走,然后大批企业便聚集到天河软件园那片区域。

科技企业的集中发展,形成了产业聚集,科韵路充满科技创新氛围,适合科技企业发展。并且,产业集聚带来的是资源、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这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更容易发展。

南都:请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科韵路精神”?你如何理解“科韵路”精神?

刘伟:实干务实、创新求变、忧患意识、大胆开放。

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家、创业者的精神。做科技更是如此,需要思想上敢干,行动上真干,不能假大空。并且还要务实,以前我们6个创始人可以共用一个外置光驱,因觉得“六个人在一起办公,一个光驱足够了,多了是浪费”,到现在,佳都还是坚持务实的精神。

创新求变,我觉得要敢于打破现有的舒适圈,懂得创新、敢于冒险。

忧患意识,科韵路的科技企业很多,合作中也带着激烈的竞争,而且技术更迭也非常快。因此要在竞争中立身,必须有忧患意识和警惕性,要有长远的眼光。佳都是基于忧患意识进行转型的。

最后,不论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的探索,都需要大胆开放、敢冒险。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发掘新机遇、新趋势,持续前行。

南都:双创时代,请为科韵路板块园区未来的发展提提意见。

刘伟:推动建立科韵路产业发展联盟。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力量为主,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产业发展共生组织,重点打造软件产业孵化摇篮,与琶洲互联网错位发展。

打造“科韵路精神”。作为天河乃至粤港澳地区的一张名片打出去,核心是打造产业软实力,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科韵路软件摇篮的作用,提升整体影响力。

带动园区微改造。建议从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模式,带动整个园区进行微改造,并重点解决基础道路和绿化改造,增加公共休闲设施,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愿意来科韵路、留在科韵路,成为整个软件产业的生力军。

形成差异化定位。科韵路园区沉淀了软件圈的人才、资本、模式创新等因素,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佳都也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和运营,PCI·未来社区作为其中的创新载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孵化小而美的科技创新企业。相较于琶洲,科韵路园区应结合自身特质,走差异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借鉴美国硅谷、上海张江创意园的产业运营模式,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力量为主,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产业发展联盟,重点打造软件产业孵化摇篮。


来源:南方都市报